网络CPR,让孩子顺其自然地解除网瘾

52
发表于2017-10-20 07:39

  据调查,12至20岁青少年已成为沉迷于网络状况最严重的年龄层,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拒绝让孩子“网络成瘾”得从小开始留意,其实,只要把握住网络CPR(陪伴+兴趣+规则)的原则,多陪伴、多培养兴趣、订定游戏规则,就能避免孩子上网成瘾。

  案例:今年14岁的小华(化名),父母都是担任大学教授的高知识份子,但因工作繁忙疏于照顾,从小学开始,小华每天至少花上四小时以上的时间上网,星期六、日几乎足不出户,成了典型“网络宅童”。长期沉迷的结果引发“拒学症”,父母只能求助为本心理咨询师。小华并非单一个案,根据调查,12至20岁的青少年已成了网络“重灾区”;沉迷网络引发负面影响的案例层出不穷,逐年有增无减,在国外,未来还可能将“网络成瘾”列为疾病一种,也因此让许多父母视孩子上网为洪水猛兽,只想“围堵”,而非“疏导”,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
  不上网就烦躁?当心有瘾

  为本教研资深亲子教育专家廖兰秀老师解释,长期上网就跟长期看电视相同,“要有适当规范,上网无所谓绝对好坏,而是该怎么去规范使用,问题大都出现在时间与内容安排上。”她认为,父母该让孩子知道电脑并非只能玩游戏,而是一种“学习工具”,须试着让孩子了解透过电脑能得到不一样的喜悦,“比方像是架博客写文章、合成图像,让孩子知道电脑更明确的功能。”

  造成网络沉迷的原因不少,游戏的诱惑、网络多元信息、另类交友管道、聊天室等都是。所谓“沉迷”其实没有绝对标准,但欧美调查报告指出,若每周上网时数达40个小时,就算是已经“成瘾”;而孩子若出现无法上网就沮丧易怒,人际关系只限于网络世界,也要当心是网络成瘾的征状。

  小华的例子就是典型的网络成瘾症状,结合小华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和关爱少的原因,周老师建议使用网络CPR来给予孩子针对性的干预,CPR的C即COMPANY(陪伴)。即家长陪小孩一起上网。不是一棍子打死,而是在工作之余,抽空陪孩子上网,分享上网经验,拥有共通话题。CPR的P就是PLENTY(多样性)。许多沉迷于网络的小孩除了打电玩,没有其他嗜好,家长应该多元发展孩子的兴趣,例如一起亲子出游,再教导小孩如何将照片放上网路,与日常生活结合,一步步将孩子的重心转移至其它方面。而R就是RULE(规则),订定游戏规则十分重要,愈小的孩子愈容易遵守。最常见的规则就是时间管理,以VINCENT家来说,上网玩游戏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课业表现,孩子为了多玩一会儿,也会愿意投注在课业成绩上,形成良性互动。

  小华的父母按照周老师的建议,给予孩子适度的空间,平时多注意陪伴孩子,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,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多元兴趣,一段时间后,孩子就成功从网瘾中解脱出来了。

  案例点评:

  上网就像一把刀,可以害人,也可以救人。天下父母对待孩子上网都是怕受伤害的心理,但网络浪潮既是不可阻挡的趋势,家长应陪着孩子去探索,远比如临大敌来得更有效果。

标签:
推荐专家
  • 陈一德 教授

    陈一德 (为本教研特邀顾问)★美国NGH催眠师协会亚洲区总监★中华身心灵成长协会理事长★全球第三位、华人唯一有资格颁发美国NGH催···

    已咨询 1
    500.00元/50分钟

咨询电话:020-37617555 邮箱:weiben100@126.com